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13日訊(深圳報業(ye) 集團記者 鄭誌鵬)11月12日21時4分,東(dong) 莞籃球中心,十五運會(hui) 男籃成年組決(jue) 賽的終場哨聲響起。
廣東(dong) 隊替補席率先沸騰。球員們(men) 衝(chong) 進場地,緊緊擁抱在一起。記分牌上,101∶65,廣東(dong) 隊擊敗浙江男籃,繼十二運會(hui) 後再奪全運會(hui) 男籃成年組金牌。
領獎台上,深圳運動員、深圳新世紀烈豹男籃賀希寧拿起金牌,深情親(qin) 吻。閃光燈交織的光線裏,是賀希寧十五運會(hui) 的金色謝幕,也是他10年職業(ye) 生涯的一個(ge) 注腳。
打出自己的風格
“十五運會(hui) ,杜指導一直在跟我說,上場打出自己的風格就好。”賀希寧回憶,“這給了我很大的鼓勵。”
這支廣東(dong) 隊,集合了多名國家隊國手以及CBA聯賽頂尖的年輕中堅力量:趙睿、胡明軒、徐傑、賀希寧、沈梓捷、焦泊喬(qiao) ……從(cong) 青年聯賽並肩而行到國家隊相逢,熟悉的默契讓廣東(dong) 隊在十五運會(hui) 一路未嚐敗績。
對賀希寧而言,他對這支隊伍有著很深的情感。“這支廣東(dong) 隊裏有不少人是2017天津全運會(hui) U18男籃的隊友,我們(men) 是十三運會(hui) U18男籃的冠軍(jun) 。十四運會(hui) ,因為(wei) 超齡我錯過了陝西全運會(hui) U22男籃。家門口的十五運會(hui) ,我們(men) 都知道,這是一次特別的機會(hui) 。”
29歲的賀希寧,早已不再是那個(ge) 隻為(wei) 衝(chong) 分的年輕鋒線。“我很清楚自己在球隊裏的角色。”賀希寧表示,隊中有3個(ge) 非常好的後衛——趙睿、胡明軒、徐傑,他是連接點,做體(ti) 係中穩定輸出的“黏合劑”。“當他們(men) 把球傳(chuan) 出來,我就要果斷去終結。”
“小黑”的獨木橋
1997年1月,賀希寧出生在一個(ge) 軍(jun) 人家庭。典型軍(jun) 人做派的父母,塑造了他最初的性格輪廓。小學五年級,賀希寧第一次接觸到籃球。在此之前,他練的是田徑短跑。
沒有專(zhuan) 業(ye) 指引,熱愛自由搏擊的父親(qin) ,成了他籃球路上的第一個(ge) “教練”。夏天的室外水泥場,父親(qin) 靠著零星的打球經驗,帶著他一遍遍練習(xi) 三步上籃和運球。外號“小黑”的賀希寧笑道,“我現在這麽(me) 黑,可能就是那個(ge) 夏天曬的。”
軍(jun) 人血性塑造了家的底色。比賽沒打好,從(cong) 球場到餐桌,父親(qin) 的訓誡會(hui) 一路相伴,直到母親(qin) 出麵叫停。這份嚴(yan) 厲鍛造了他鋼鐵般的意誌,卻也讓他早早學會(hui) 了擔當。
2012年夏天,東(dong) 莞籃球學校組織的林書(shu) 豪訓練營成為(wei) 賀希寧職業(ye) 生涯的轉折點,他被新世紀青年隊教練原園相中。在此之前,籃球於(yu) 賀希寧隻是一項愛好,至多是以體(ti) 育特長生身份向上求學的“敲門磚”。
“我至今還記得,原指導遞給我的那張紙,‘如果你有興(xing) 趣,想嚐試職業(ye) ,打電話給我’。我飯都沒吃,直接打電話給爸媽。”賀希寧回憶道,母親(qin) 不願意讓他走職業(ye) 道路,因為(wei) 這是一條比高考還難的“獨木橋”,加上不出眾(zhong) 的身體(ti) 天賦、沒有籃球資源的家庭背景,“父母都希望我走一條平穩的道路,尤其是我的文化成績還可以。”
“如果我不行,我自己承擔責任。你們(men) 不讓我去,我念著想著,書(shu) 也讀不好。”偏執的少年用近乎決(jue) 絕的姿態,跳下原本的人生列車。
從(cong) 新世紀青年隊到國青男籃,從(cong) 租借前往北控隊到回歸深圳烈豹,賀希寧靠著跟自己死磕,坐穩主力,成為(wei) CBA全明星,入選國家隊。
“刀刃向內(nei) ”的進化論
2024—2025CBA賽季,是賀希寧的第10個(ge) CBA賽季,也是他第一次以隊長身份帶隊。深圳烈豹的戰績卻跌至近18個(ge) 賽季最低點——17勝29負。
賽季結束的失落中,賀希寧選擇“刀刃向內(nei) ”。“我打球這麽(me) 多年,有很多習(xi) 慣,有好的,也有不好的。到了一定階段,你必須敢於(yu) 把自己拆掉。”
2025年的夏天,賀希寧決(jue) 定去美國特訓。
“我在那邊待了4個(ge) 月。”他說,“其實這對一般球員來說是挺長的時間。我把自己的比賽錄像都發給訓練師,一幀一幀去看,去改動作、改腳步。有些習(xi) 慣真的很難改。比如三分出手前腳步的重置、籃下腳步的協調。這些都是靠肌肉記憶支撐的。但你不改,就永遠不會(hui) 進步。”
回國後,賀希寧立即投入廣東(dong) 隊的合練。十幾場熱身賽,讓他逐漸適應杜鋒指導的體(ti) 係。
十五運會(hui) 賽場上,賀希寧的中投穩定性明顯提升,“我覺得我學會(hui) 了在更好的時機,做出更好的選擇。”
下一個(ge) 訓練日在等待
賀希寧對此次十五運會(hui) 的集體(ti) 倍感珍惜。這支由廣東(dong) 籃球菁英組成的隊伍,許多人從(cong) 小一起成長,並肩作戰,私交甚篤。這份深厚的情感紐帶與(yu) 籃球場上的默契,讓他們(men) 在短暫的磨合後便產(chan) 生了強大的化學反應,最終成就了這枚寶貴的金牌。
十五運會(hui) 頒獎儀(yi) 式,廣東(dong) 隊隊員相互摟著肩站上最高領獎台。金牌在胸前微微晃動。賀希寧低頭深深一吻,像是對10年青春的致意,又像在與(yu) 那個(ge) 在烈日水泥場上奔跑的少年對話。
賀希寧將金牌小心收好,走向球員通道。
那裏沒有刺眼的閃光燈,隻有下一個(ge) 訓練日在等待。
錄像視頻
集錦視頻
熱門資訊
熱門標簽